当前位置:中国企业网 -> 国内

生态建筑造福于人类 ——专访大庆浴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秀军

发布时间:2023-12-11   来源:网络   阅读:1723

人类的历史,是部创造史。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将发展基点落在创新上,企业亦然。

韩秀军1964年生,黑龙江大庆人,曾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工作,1989起开始从事民营企业,2003年创办大庆声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2012年成立大庆浴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生态建筑领域深耕多年,先后获得“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2013中国经济人物”、“2014中国经济人物”、“中国新型建筑节能材料行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品牌创新人物”等荣誉。

和一般的企业管理者不同,韩秀军身上除了有决策者的睿智之外,更有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浪漫,他既有热情洋溢的谈吐,又有忧国忧民的内在情怀,这两样在商人中间极为少见的亮点,让他整个人熠熠闪光。

1964年韩秀军出生于黑龙江大庆市,东北之地冰天雪地的生活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阴影,反而赋予了他一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勇者气度。饥饿和寒冷锻造了少年的灵魂,让他在往后的生活里,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总是显得云淡风轻。

1989年随着第一批创业潮的到来,韩秀军毅然决然地响应自主创业的号召,离开了已经工作7年之久的大庆油田,亦即大庆石油管理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石油人”,大庆油田一代代的精神内核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里。据他回忆,自他小时候起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王进喜的第一口井”、“工业学大庆”,这种不怕吃苦直面困难的精神永远是他内心里的指路明灯。

办理了停薪留职,韩秀军加入了创业浪潮,在社会中探索发展了十几年之后,他于2003年正式创立了大庆声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声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最早承接的业务处于整个石油化工产业的下游,比如一些工程、地下建设用到的塑料管,甚至是一些楼建用到的PVC管,以及公路用到的保护管等等。随着业务的不断展开,韩秀军渐渐不满足于一般的供货模式,开始考虑自主研发。善于思考的天性,让他在技术创新的领域越走越远,从而渐渐开辟了更为新颖也更为意义深远的领域。

随着在塑料行业的不断深耕,韩秀军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了相关的保温材料,并且将保温材料不断应用,最终发展出一个用于抗寒保暖的体系。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韩秀军和他的团队所涉及的业务已经不仅仅是保温材料,而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建筑体系。

大庆声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投资协会

海外投资联合会行业理事长单位

新概念  新发展

任何事物从无到有,从0到I的过程都是一个漫长且孤独的过程,韩秀军和他的生态建筑体系也是如此。他不仅要面对自己身边亲人朋友的不理解,就算是同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洞悉这一新的理念和事物所具备的前瞻性。

所谓的生态建筑体系,正是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用工业化的手段来建造房屋,比如建造房屋所需要的模块是在工厂里生产好,然后到了现场再去配置和安装,这种全新的颠覆性的想法为传统的土木人所不理解,韩秀军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企业创新论坛上韩秀军作重要演讲

生态建筑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新颖,生态二字也包含了全新的概念,那便是过往飞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从未涉及过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善于思考、又有着扎实的实践能力的韩秀军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悉力,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并且值得关注的领域,以至于在某一次专家评审会上,韩秀军遇到了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的院长和其他权威专家,他们听了韩秀军在做的事情以后,不由得感叹道:“你这个东北的企业家不得了,你们把国家的项目放到自己家里去做了。”

一句笑言也揭示了生态建筑体系的命题之大以及前景之广阔,对此韩秀军心中既有被认可的感动,也有自己希望尽快让国家和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领域的急切和热心。

生态建筑  世界领先

许多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暴露出一些弊端,即使原来适应社会进程的,也会在一定的周期之后表现出无法忽视的缺陷,建筑行业也是如此。

关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课题,韩秀军 作重要讲话

“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的建筑体系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从技术到制作包括很多材料,还有一些甚至整个的体系产业链都是从国外来的。”

提及此事,韩秀军也难免有些叹息,许多照搬过来的材料或者建筑模式其实并不适合本土发展,而且行业里大多数因循守旧的做法让传统模式很难更改,渐渐成为一种教条,而引进时欠缺的考虑也容易被忽视,比如保温材料的问题,再生能源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都知道用清洁能源代替石化能源,如果我们更早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能局面就不同了。再比如说眼下我们对太阳能的利用很低,家里装个热水器洗个热水澡已经是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但其实这些可再生能源比如说太阳能、风能都可以和建筑糅合在一起去做。”

韩秀军说着,神情中不无向往,事实上这一理念并非是灵光乍现,而是已经被他思索并践行了二十年之久的项目,只是限于种种条件的阻碍,比如说地方政府部门对该领域的较低认知以及科学实验条件的有限,以及技术瓶颈等问题,韩秀军的生态建筑体系还并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事实上,韩秀军为了这个项目走访了许多国家,包括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他发现他们的技术和材料也已经滞后,而我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发展水平则决定了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来做这件事。

迎接机遇  双碳政策

双碳政策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国家政策,也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不再增长,慢慢回落),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意味着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灯方式全部抵消掉。

“生态建筑,它分为低碳、零碳、负碳三个阶段。低碳就是节能,零碳就是中和了嘛,最终我们每个建筑就是要成为一个发电站,就是负碳了这样的一个发展方向。”提到双碳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韩秀军这样诠释他的生态建筑理念。

实际上,经过二十年的创新和发展,韩秀军和他的团队已经能够做到零碳。目前他们的发展方向是走多层建筑这一版块。

韩秀军同与会人员积极地进行讨论

“国家建筑分为多层、小高层、高层,根据我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的实验数据包括力学、结构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五、六层,也就是国家多层建筑的标准。”

韩秀军的想法是一层实现零碳,二层就是低碳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上不一样、楼层高低不一样、使用场地不一样,应用的技术不一样,最终实现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超低能耗的、有零能耗的,也有负能耗的。最终我们要通过热储、电储,还有特高压等方式将建筑和清洁能源连接在一起。

韩秀军提及规划不由满是期待,然而谈到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他也坦言目前困难仍然还有很多,然而他又自信言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披荆斩棘  利国利民

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一个全新领域的开拓者和践行者,韩秀军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也正在经历着挫折,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动摇他内心深处利国利民的信念。

第一,随着对生态建筑体系的不断推广,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韩秀军和他的企业也在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人民日报》曾经为他题词道:“生态建筑造福于人类。”

要创立生态建筑,造福世界人民,使世界人民能获得幸福,这既是韩秀军内心深处坚持不懈的信念,也是他日复一日在做的事情。

除此以外,他也热衷于公益,作为地方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大庆市的工商联委员,多年来,韩秀军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带着他的企业资助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士不计其数,而笔者提到这些时,韩秀军却不觉得自己在做着了不起的事,相反他认为这些事微不足道,是每一个企业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去做的事情。

荣誉赋予使命使命激励担当

如今,双碳政策仍然在推行,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也越来越近,韩秀军既踌躇满志又心怀担忧,他相信生态建筑体系最终可以全面实现,又担心这一天会来得太晚。对于他来说,能够更早地将这一领先世界水平的领域被国家所重视才是重中之重。

坚持不懈  不忘初心

谈及生态建筑体系目前遇到的瓶颈,韩秀军坦言道:“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流的问题,一是社会认知的问题。”

因为新冠疫情的突然肆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许多行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韩秀军和他的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阻力。

“因为我们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日常的盈利也要不断地重新投入企业的发展中。支撑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金钱的支持,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租一些科技院和大学的实验室,需要不断地引进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撑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

韩秀军说到,为了无条件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他没有和一般的企业家那样将企业的盈利用于个人的消费,甚至连最基本的住房都没有再买,他将所有的现金流节省下来,以期企业的规模可以不断壮大,然而即使如此,面对疫情的突袭,停工停产带来的困顿也依然让他感受到相当的压力。可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我本身是苦日子过来的,创业二十年也经历了不少风浪,抗打击能力还是挺强的。“

除了物质的问题,韩秀军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社会的认知问题。因为生态建筑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韩秀军每每想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广和支持时,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大部分的政府官员在听到这一想法时,通常会武断地认为是韩秀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因此并不会真的有耐心听下去。租借着大庆石油的场地和大学院校的实验室,就是很多专业人才和技术也要依靠物质引进,韩秀军渴望着这样一个宏大的利国利民的事业能够尽快得到国家的重视。

“我希望从国家层面,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务院或者我们的双碳政策小组,能够加快对建筑行业的资源整合,因为建筑业是最大的、能耗最高的,也是最急的一个领域。建筑有两种,一是本身建筑的节能,还有一个是生产制造的能耗,如果国家部门能够牵头将相关部门进行整合,比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包括社会科学院、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还有住建部等等部门联动起来,共同去推进这件事,那么就会事半功倍,生态建筑体系也能更早的实现。”

,能够更早地将这一领先世界水平的领域被国家所重视才是重中之重。

坚持不懈  不忘初心

谈及生态建筑体系目前遇到的瓶颈,韩秀军坦言道:“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流的问题,一是社会认知的问题。”

因为新冠疫情的突然肆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许多行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韩秀军和他的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阻力。

“因为我们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日常的盈利也要不断地重新投入企业的发展中。支撑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金钱的支持,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租一些科技院和大学的实验室,需要不断地引进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撑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

韩秀军说到,为了无条件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他没有和一般的企业家那样将企业的盈利用于个人的消费,甚至连最基本的住房都没有再买,他将所有的现金流节省下来,以期企业的规模可以不断壮大,然而即使如此,面对疫情的突袭,停工停产带来的困顿也依然让他感受到相当的压力。可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我本身是苦日子过来的,创业二十年也经历了不少风浪,抗打击能力还是挺强的。“

除了物质的问题,韩秀军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社会的认知问题。因为生态建筑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韩秀军每每想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广和支持时,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大部分的政府官员在听到这一想法时,通常会武断地认为是韩秀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因此并不会真的有耐心听下去。租借着大庆石油的场地和大学院校的实验室,就是很多专业人才和技术也要依靠物质引进,韩秀军渴望着这样一个宏大的利国利民的事业能够尽快得到国家的重视。

“我希望从国家层面,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务院或者我们的双碳政策小组,能够加快对建筑行业的资源整合,因为建筑业是最大的、能耗最高的,也是最急的一个领域。建筑有两种,一是本身建筑的节能,还有一个是生产制造的能耗,如果国家部门能够牵头将相关部门进行整合,比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包括社会科学院、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还有住建部等等部门联动起来,共同去推进这件事,那么就会事半功倍,生态建筑体系也能更早的实现。”